烤面筋是屬于一種傳統(tǒng)的風(fēng)味小吃,具有香辣和孜然兩種口味,將面筋制作成型切成螺旋狀可以放在炭火上烤熟,進行調(diào)味刷上醬汁即可食用,做法工藝簡單,而且非常美味,自己可以制作,自己制作更加營養(yǎng)衛(wèi)生,還可以根據(jù)個人口味隨意添加調(diào)味品,在制作面筋時還可以加入雞蛋,口感更佳。

生產(chǎn)制作
1、將高筋粉加水揉成表面相對光滑的面團,分成雞蛋大小的小面團。
2.、將面團揉成細條后,把面筋的一端夾在筷子中間,繞著筷子纏繞面筋,直到纏完為止?;蛘邔⒚鎴F揉成細條后,插入長竹簽或筷子,切成螺旋狀。
3、往鍋內(nèi)放水,燒開后把面團放進去煮。煮的過程中,要不斷地攪拌,直到面團全部浮上來后撈出,泡在冷水中即可。
4、將串好面筋的竹簽或筷子置于炭火上或烤箱內(nèi)進行烘烤,并在上面撒上辣椒粉、孜然粉等佐料,烤至金黃即可食用。

烤面筋的由來
面筋是小麥粉中所特有的一種膠體混合蛋白質(zhì),由麥膠蛋白質(zhì)和麥谷蛋白質(zhì)組成。將面粉加入適量水、少許食鹽,攪勻上勁,形成面團,稍后用清水反復(fù)搓洗,把面團中的活粉和其它雜質(zhì)全部洗掉,剩下的即是面筋。油面筋用手團成球形,投入熱油鍋內(nèi)炸至金黃色撈出即成;將洗好的面筋投入沸水鍋內(nèi)煮80分鐘至熟,即是“水面筋”。據(jù)史料記載,面筋始創(chuàng)于我國南北朝時期,是素齋園中的奇葩,尤其是以面筋為主料的素仿葷菜肴,堪稱中華美食一絕,歷來深受人們的喜愛。到元代已有大量生產(chǎn)面筋,在明代方以智的《物理小識》上就詳細介紹了洗面筋的方法。清代面筋菜肴增多,花樣不斷翻新。
烤面筋是將面筋經(jīng)過炭火烘烤,加以孜然、辣椒等調(diào)料即成。

烤面筋醬料
1、制作紅油。主料:以菜籽油為佳,如果沒有菜籽油,豆油、花生油、葵花油也是可以的,但是不建議選擇調(diào)和油,千萬不要用色拉油;小辣椒,必須用小尖椒,最好磨成粉狀。
配料:花椒、桂皮、八角、小茴、草果、良姜、草寇、山萘、香葉、大蔥、鮮姜、油溶性辣椒紅色素。
做法:先將菜籽油放入鍋中完全燒開,然后端離火源2分鐘降溫到8成熱,把姜片、大蔥放進油鍋,稍停半分鐘再把大料全部放入油鍋,來回攪動幾次,大料炸大約5-6分鐘撈出,此時油溫大約180-200度,把辣椒面逐漸放進去,邊放邊攪動,等到油溫接近常溫再把麻辣精、芝麻油、十三香適量以及油溶性辣椒紅色素放進油鍋攪勻,蓋嚴鍋蓋,24小時內(nèi)要攪動4-5次充分攪勻,之后才能使用。
2、醬料的配制
主料:燒烤醬、豆瓣醬、色拉油、大蒜末、白芝麻、蔥花
調(diào)料:食鹽、味精、白糖、雞精、花椒面、姜、十三香
做法:炒鍋將色拉油燒至高熱煙后再放涼,涼到四成熱時,除了大蒜末、食鹽、味精、雞精外,將所有材料都一起放到鍋里,加兩小勺水,小火慢熬,熬的過程中需要不斷攪動防止糊鍋,大約10分鐘水蒸氣變小了,將剩余調(diào)料倒入便可出鍋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