巧克力切碎隔水加熱(50~60度),與牛油一起溶化;低粉過篩后和咖啡粉、肉桂粉(或香草粉)和鹽混合攪拌均勻備用;巧克力加入萊姆酒(或白蘭地)、奶油攪拌均勻后,再加入蛋黃攪拌均勻備用(用溫水溫著)。

材料:
莫卡味道巧克力80g、卡布奇諾咖啡粉20g、低筋面粉20g、萊姆酒5ml、肉桂粉(或香草粉)3g、鹽3g、雞蛋2個、牛油30g、奶油30ml、砂糖50g,白醋與糖霜適量。
做法:
1、巧克力切碎隔水加熱(50~60度),與牛油一起溶化;低粉過篩后和咖啡粉、肉桂粉(或香草粉)和鹽混合攪拌均勻備用;
2、巧克力加入萊姆酒(或白蘭地)、奶油攪拌均勻后,再加入蛋黃攪拌均勻備用(用溫水溫著);
3、巧克力分2次加入篩好的粉,快速攪拌均勻,不要劃圈(用溫水溫著);
4、蛋清加入白醋1~2滴,打30秒后分2次加入砂糖,打至硬性發(fā)泡;
5、蛋清分2次加入蛋黃內(nèi),從下往上攪拌均勻,不要劃圈;
6、蛋糕模型抹上牛油,把蛋糕糊倒入模型內(nèi),抹平;
7、烤箱170度預(yù)熱10分鐘,并在托盤加水;
8、烤箱170度,中層隔水烤20~25分鐘,再改150度烤25~30分鐘即可;
9、稍微放涼后,加入冰箱冷藏6小時或過夜。表面撒糖霜即可脫離模型切塊享用。
蛋糕的主要成分是面粉、雞蛋、奶油等,含有碳水化合物、蛋白質(zhì)、脂肪、維生素及鈣、鉀、磷、鈉、鎂、硒等礦物質(zhì),食用方便,是人們最常食用的糕點之一。
熱量(千卡)320硫胺素(毫克).13鈣(毫克)27蛋白質(zhì)(克)9.5核黃素(毫克).03鎂(毫克)7脂肪(克)6煙酸(毫克).8鐵(毫克)2.2碳水化合物(克)56.9維生素C(毫克)0錳(毫克).13膳食纖維(克).2維生素E(毫克)3.05鋅(毫克).54維生素A(微克)48膽固醇(毫克)0銅(毫克).14胡羅卜素(微克).4鉀(毫克)80磷(毫克)76視黃醇當(dāng)量(微克)27鈉(毫克)32硒(微克)
蛋糕以面粉、甜味劑(通常是蔗糖)、黏合劑(一般是雞蛋,素食主義者可用面筋和淀粉代替)、起酥油(一般是牛油或人造牛油,低脂肪含量的蛋糕會以濃縮果汁代替),液體(牛奶,水或果汁),香精和發(fā)酵劑(例如酵母或者發(fā)酵粉)為基本原料制成的含水量較高、質(zhì)地柔軟的糕點。所用原料種類及其配比的變化,外觀形狀的差異,餡芯飾花的多樣,使蛋糕的花色品種很多。
蛋糕的歷史起源
最早的蛋糕是用幾樣簡單的材料做出來的,這些蛋糕是古老宗教神話與奇跡式迷信的象征。早期的經(jīng)貿(mào)路線使異國香料由遠(yuǎn)東向北輸入,堅果、花露水、柑橘類水果、棗子與無花果從中東引進(jìn),甘蔗則從東方國家與南方國家進(jìn)口。在歐洲黑暗時代,這些珍奇的原料只有僧侶與貴族才能擁有,而他們的糕點創(chuàng)作則是蜂蜜姜餅以及扁平硬餅干之類的東西。慢慢地,隨著貿(mào)易往來的頻繁,西方國家的飲食習(xí)慣也跟著徹底地改變。從十字軍東征返家的士兵和阿拉伯商人,把香料的運用和中東的食譜散播開來。在中歐幾個主要的商業(yè)重鎮(zhèn),烘焙師傅的同業(yè)公會也組織了起來。而在中世紀(jì)末,香料已被歐洲各地的富有人家廣為使用,更增進(jìn)了想象力豐富的糕點烘焙技術(shù)。等到堅果和糖大肆流行時,杏仁糖泥也跟著大眾化起來,這種杏仁糖泥是用木雕的凸版模子烤出來的,而模子上的圖案則與宗教訓(xùn)誡多有關(guān)聯(lián)。蛋糕最早起源于西方,后來才慢慢的傳入中國。
蛋糕的口味分類
蛋糕根據(jù)其使用的原料、調(diào)混方法和面糊性質(zhì)一般可分為三大類。
①面糊類蛋糕:配方中油脂用量高達(dá)面粉的60%左右,用以潤滑面糊,使產(chǎn)生柔軟的組織,并幫助面糊在攪混過程中融合大量空氣以產(chǎn)生膨松作用。一般奶油蛋糕、布丁蛋糕屬于此類。
②乳沫類蛋糕:配方特點是主要原料為雞蛋而不含任何固體油脂。利用蛋液中強韌和變性的蛋白質(zhì),在面糊攪混和焙烤過程中使蛋糕膨松。根據(jù)所用蛋料又可分為單用蛋白的蛋白類(如天使蛋糕)和使用全蛋的海綿類(如海綿蛋糕)。
③戚風(fēng)類蛋糕:用混合面糊類和乳沫類兩種面糊,改變?nèi)槟惖案獾慕M織而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