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和我的同齡人比起來,我的身體狀況特別的不好,整天是感覺有氣無力的,而且人家叫出去玩兒,走幾步路就走不動了。氣喘噓噓的,而且感覺心跳一直砰砰的不停,呼吸也是呼吸不過來。但是看著人家都還好好的,所以我特別討厭和特曼一起逛街,也不知道是什么原因?我的體質(zhì)從小就非常的弱,是什么原因造就的體質(zhì)偏弱呢!我也感覺非常的困擾。
中醫(yī)將體質(zhì)虛弱稱體虛,把慢性疾病的虛弱稱虛證,并將虛弱分為氣虛、血虛、陰虛、陽虛四種類型,結合心、肝、脾、肺、腎五臟,則每一臟又有氣、血、陰、陽虛弱的類型,如肺氣虛、脾陽虛、脾陽虛等等,中醫(yī)理論是講平衡的,只要人體氣血陰陽平衡,就是健康,不足的是虛弱,需補養(yǎng),多余的是病邪,要祛除,以其達到新的平衡,恢復身體健康。體虛是機體某些功能有所減退,不一定患病,即西醫(yī)所稱之“亞健康”,如不及時補養(yǎng)、調(diào)節(jié)和調(diào)理、令進一步發(fā)展,對健康不利。
治療虛弱,根據(jù)中醫(yī)“虛則輔之,實則瀉之,熱則寒之,寒則熱之?!暗脑瓌t,需通過進補來調(diào)整虛實,進補有補氣、補血、補陰、補陽四個方面,并需依照各人的體質(zhì)和病證中行辨證辨體進補,進補有藥補和食補,不論是采用藥補還是食補,均是為了補虛扶正,食補
有時比藥補更為重要,因為食補不謹可補虛祛邪,并可扶正,達到補虛扶正的要求,使機體的氣血陰陽達到新的平衡,恢復健康,故有“藥補不如食補“之說,進補是為了補虛扶正,若不虛而補、補之過度或不當?shù)倪M補均可引起不良反應、如壯實的人服了人參、阿膠等性溫的補氣血藥物,會出現(xiàn)食欲減退、惡心、飽脹、便秘、頭暈、咽痛、牙齦虛浮出血:又如怕冷、大便溏薄的陽虛者服了生地、麥冬、鱉甲等補陰藥食物,會更加怕冷、腹瀉、腹痛等,這些都是因進補不當,損傷了胃氣,違反了中醫(yī)辨證說辨體施補的原則。
通過上面的介紹,相信你對體質(zhì)弱有一定的了解,你可以讓你的家人帶你一起去醫(yī)院,讓中醫(yī)看一下你到底是怎么回事,是什么導致的,要盡早的進行治療,這樣的話老了之后,身體也不至于太差。也不會給孩子增加太多的負擔,這樣以后等老了,你也可以和心愛的人一起去看夕陽,去爬山,想一下是不是覺得很美好呢,祝您身體健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