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.冷敷。在受傷的頭24-48小時,要迅速將腳及踝部浸泡在冷水里,或者是用毛巾包著冰塊,敷在腫脹的部位,每次約30分鐘,間隔3-4小時一次。此時用冷敷所起到的作用,一是可以減輕疼痛,二是如果有毛細血管破裂,可以促進血管收縮,盡量減少出血。
2.熱敷。當48小時過后,就要改用熱毛巾或熱水袋敷腳,有條件的話可以使用紅外線等熱療儀器。因為急性期已經(jīng)過去,現(xiàn)在的目的是要活血化瘀,讓腫脹部位的血液循環(huán)順暢,同時促進組織滲出液的吸收,從而使炎癥逐漸消退。
3.局部按摩。崴腳后的前兩天,也就是需要冷敷的時候,絕對不能進行按摩,這樣會加劇毛細血管的破裂,令出血量加大,傷情更為嚴重。需等到改用熱敷時,再行按摩。并且力度和幅度不宜過重過大,應(yīng)循序漸進。